服务合作

社会服务

当前位置: 中心首页 >> 服务合作 >> 社会服务 >> 正文

贵州日报:培养乡村振兴需要的农科人才 ——记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贵州大学农学院党委

发布日期:2021-09-28    作者:     来源: 贵阳日报    点击:

6月28日,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贵州大学农学院党委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把科研论文写在黔贵大地上,把科研成果留在百姓家,我们将以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为鼓励、为动力、为起点,聚焦贵州乡村振兴的重大使命,为贵州农业现代化建设作出新贡献。”贵州大学农学院党委书记杨刚说。

贵州大学农学院党委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工作思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尚德崇学、稼穑厚生”院训,结合学科特色和人才、技术、科研优势,全面加强改进学院思想政治工作,以党建强队伍建设、以党建融教育教学、以党建促学院高质量发展。

植根乡土乡村,聚焦人才培养。贵州大学农学院改革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实施复合应用型农学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体系,将实践教育、耕读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融入人才培养全周期。

“学院创建由领衔专家、青年教师、学生、本地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团队,发动学生参加学校‘博士村长’计划,每年寒暑假期组织党员先锋队到农村调研,以‘一村一户一策’形成支农增收方案,用知识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潘学军教授说。

聚焦产业扶贫,赋能乡村振兴。学院党委创新实施“党建+专家小院”模式,通过科研人员与当地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形式,打造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示范推广、人才培养等一体的科技服务平台,零距离为农民服务。目前,以院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党支部书记领衔组建的核桃、猕猴桃、中药材、精品水果、蔬菜、小杂粮六个产业“专家小院”,成为农学院老师传授知识、服务群众的场所。

哪里有需要,哪里有产业技术指导。由潘学军教授带领的核桃产业扶贫团队,十多年来扎根赫章县,推动该县核桃种植面积由14万亩增至166万亩,产值增加12亿元,赫章县也成为全国核桃第一大县、国家核桃标准化示范基地;由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龙友华教授带领的猕猴桃产业扶贫技术团队深耕修文县猕猴桃产业,现种植面积16.7万亩,产值10.7亿元,团队还在息烽县石硐镇大洪村等地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建立猕猴桃标准化种植基地4000多亩,脱贫200多农户;由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万萍教授带领的蔬菜产业扶贫技术团队,在威宁自治县支持40万亩“三白”蔬菜基地建设,在沿河自治县助推5万亩辣椒种植;疫情期间,制作发放约6万册蔬菜生产技术明白卡……

此外,围绕贵州粮食安全和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科技需求,贵州大学农学院依托植物保护一流学科(群)和省部级科研平台,持续开展从种质保存、品种选育、绿色高效栽培、商品化处理等全产业链理论与技术瓶颈攻关,提供全产业链技术支撑。

“乡村振兴,人才要先行;科技支撑、人才是关键。学院全面提高涉农人才的培养质量,加强新时代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和科技支撑。”杨刚说。


微访谈

记者:当前,农学院党委如何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杨刚:学院党委把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及时制定学习方案,明确学习要求。通过院党委书记带头宣讲,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引导全院党员、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党史观;以“知行合一践初心、乡村振兴担使命”为主题,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活动;通过警示教育,对学院各项工作查漏补缺,不断提高全体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入脑入心,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

新闻链接

贵州大学农学院学科专业齐全,科技成果突出。近五年共培育高产、优质农作物及果树新品种12个,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1项、实用新型专利140项。新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刺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刺梨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1个、贵州省植物病理学科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贵州省植物病理学科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个、贵州省教育厅特色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计划3个,新建贵州大学石斛研究院、食用菌研究院、蔬菜研究院等特色产业科研平台3个、水稻产业研究院等特色产业科研平台4个,新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