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年报

案例资料库

当前位置: 中心首页 >> 正文

贵州大学:“小”规划助力乡村振兴“大”蓝图

发布日期:2022-10-16    作者:     来源: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点击:

    编制黔西市化屋村规划、乌江沿岸湄潭县细沙村规划、红色美丽村庄遵义市苟坝村规划;30多项乡村规划设计类项目获得贵州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一、二、三等奖……


  贵州大学充分发挥教育、学科、智力、技术等优势,在贵州开展乡村规划建设精准帮扶活动,以规划引领共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传统村落示范村、红色美丽村庄等,用“小”规划绘出了乡村振兴的“大”蓝图。


640 (1).png

贵州大学村庄规划团队与榕江县委县政府班子在乐乡村研究规划方案


  贵州拥有中国传统村落724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312个,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在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贵州大学深度参与贵州省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红色美丽村庄试点等项目,参与的村庄规划案例达100多项,遍及全省9个市(州)。其中,2021年贵州大学牵头编制红色美丽村庄规划5项、特色田园乡村规划案例15项。


  依托“三寻三做”学党史,推进贵州省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规划与建设。在贵州省2021年立项的23个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中,贵州大学开展了遵义市播州区苟坝村、汇川区娄山关村、赤水市桂圆林村、余庆县红渡村、习水县青杠坡村共5个村的规划设计工作。针对乡村振兴和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双重挑战,贵州大学推出“红映建规·三寻三做学党史”主题活动:寻红色地标——举办一个红色地标模型制作大赛,寻红色遗产——召开一场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学术论坛,寻红色村庄——编制一组红色美丽村庄规划案例。通过主题活动,师生们深度识别村落红色文化空间、传统建筑、历史环境要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索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城乡融合发展的规划建设路径。


640 (2).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右二)在湄潭县沿江村调研


  聚焦“特色产业、特色文化、特色生态”新发展,推进贵州省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规划与建设。在2021年贵州50个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中,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亲自带队,整合城乡规划和产业专家力量,相继完成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榕江县忠诚镇乐乡村、威宁自治县板底乡曙光村等15个试点村规划编制,坚持规划引领,探索建筑修缮、庭院整治、户厕改造、污水垃圾治理等实用技术,形成一批能推广的经验做法。


  瞄准“保护+发展”双目标,推进贵州省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村建设。贵州大学师生长期跟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与建设,10余名具有注册城乡规划师执业资格的教师领衔编制100多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深度参与贵州省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其中,荔波县和雷山县的中国传统村落集聚连片示范县规划,在省级竞争性评选中获得第1名、第3名的成绩,助力荔波县获批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为贵州省传统村落与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乡村振兴探索新路径。


640 (3).jpg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工党支部与遵义市娄山关村开展党建结对活动


  贵州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组织了一批具有注册城乡规划师执业资格的教师,形成规划编制与党建结对“二合一”联动模式,聚力突破乡村革命老区红色基因赓续传承难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城乡规划专业教工党支部与10余个红色乡村开展党建结对活动,开拓了“党建+村庄规划”的乡村振兴新引擎。


  通过高质量的规划成果,深入推进了贵州省红色美丽村庄、特色田园乡村、中国传统村落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上的全方位发展。《雷山县环西江苗寨传统村落连片集聚区规划设计方案》《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苟坝村红色美丽村庄规划》等30多项乡村规划设计类项目获得贵州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一、二、三等奖。以榕江县乐乡村、大利村、加宜村等作为节点推进的乡村建设案例已形成了一批可学、可信、可复制、能推广的经验做法。


640 (4).png

产业专家潘学军(左一)指导榕江县辣椒育苗基地建设


  在全面参与乡村规划建设的同时,贵州大学着力促进学科融合,形成“村庄规划师+产业指导员”模式,聚力突破村庄建设和产业发展两层皮的问题。由多位校领导带领多领域专家,形成“村庄规划师+产业指导员”的“2+10+N”师生共同体计划模式。即在产业规划中,2名充分了解村庄特色产业背景的农业专业领衔人,双向统筹城乡规划、建筑学、环境工程、园艺学、植物保护、畜牧兽医、民族学等10余个专业领域,带动N名大学生参与,形成专业集群式劳动实践团队,开辟田间村庄规划人才培育新模式,探索出具有联动效应的规划全方位服务模式。


  同时,规划团队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形成了一系列标准规范、发明专利和科学技术奖励成果。其中《贵州民族村寨文化空间识别技术构建与应用》成果获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通过甄别不同村落之间的文化特色,有效规避了“千村一面”的状况,促进了村寨旅游产业的差异化发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雨

编辑 罗秋红

二审 潘晓飞

三审 岳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