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工作启动以来,铜仁市按照乡村振兴“20字”总要求,聚焦“五大振兴”和贵州省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要求,积极探索创新方式方法,着力打造一批产业兴、生态美、乡风好、治理优、百姓富的特色田园乡村现实模样,为乡村振兴开新局提供了有益探索和引领示范。如江口县探索创新“专班清单、村级清单、组内清单、党员清单、群众清单”的“五张清单”,形成专班统筹、村级组织、组内发动、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共建共享共治模式,着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建立专班任务清单,充分发挥专班统筹调度作用
聚焦“五大振兴”要求,强化示范点建设组织保障,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县长为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为县级蹲点领导,相关县直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专班,高位推动示范点建设,专班下设“一办八组”,同步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各项工作。
围绕示范试点《村庄规划》和《产业规划》,把指标任务细化分解形成建设任务清单共38项,采取“日报告、周调度、月研判”工作机制,定项定责定人推进工作开展,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和困难,确保工作专班协同发力、高效运转。
自建立专班任务清单以来,专班完成项目申报6个,获批资金2524万元,已完成4个项目建设,正在推进2个项目。同时,加强工作督导,对工作推进不力的工作组进行通报并转办,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召开研判会58次,发工作提示16件次,交办问题36个。
建立村级任务清单,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按照“选好一个班子,致富一个村子”的要求,选优配齐村级组织队伍,结合贵州省第十一届村(社区)两委换届,把高素质、高学历、能力强、服务好的5人选入村“两委”队伍,其中32岁以下年轻村干部2人,大专以上学历4人,双屯村支部书记获评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
聚焦“五大振兴”工作任务,制定村干部履职清单,围绕党的建设、产业发展、乡村建设、村级治理、安全生产、自身建设等重点工作,制定履职清单32项,明确工作目标和完成时限,充分发挥村级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自试点建设启动以来,村级按照履职清单要求组织群众投工投劳1000人次,投资投物价值60万元,建言献策200条,协调纠纷50余起,办理群众事务100余件,组织群众拆除破烂旧房和乱搭乱建附属设施30余处。
建立组内任务清单,充分发挥村民自治联动作用
围绕示范点建设各项工作任务,探索实施“民心党建+组委会”治理模式,以村民小组为基础单元成立组委会,同步设立党小组,推动村民自治下沉到组,有效推进了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充分发挥组委会作用,明确组委会必须在党组织的领导和村委会具体指导下开展工作,接受村民组党小组监督,重点履行“八大员”职责,即党的政策“宣传员”、党务村务“监督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文明新风“倡导员”、群众利益“代理员”、带动致富“领航员”、环境整治“协管员”和遵纪守法“示范员”,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在宣传引导发动、收集民情民意、解决矛盾纠纷、安全生产、森林防火、违建管控、卫生保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实现基层自治力量在村民组集聚和管理服务在村民组落实,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激发群众主观能动性。
建立党员任务清单,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
乡村振兴工作是对广大党员能力与素质的考验,为激发全村53名农村党员在乡村振兴中提能释量,双屯村党组织制定党员任务清单13项,要求党员严格组织生活、广泛搜集社情民意,及时向党组织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带动村民致富、反对恶行陋习上、引导群众树立健康向上的文明新风上作出示范带动作用。
自党员任务清单建立以来,双屯村党员领办产业发展3个,带动群众增收致富100余万元,开展党员活动日巡河护绿行动5次,帮助孤寡老人整理家庭环境卫生20余次,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建立群众任务清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主体作用
深入开展“我要参与乡村振兴”活动,对示范点内农户进行逐户走访,结合农户的需求和建设需要,在参与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卫生环境整治等方面商讨制定群众参与乡村振兴承诺清单,发动村民积极投工投劳参与共建共享共治,切实发挥群众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做到建设前群众赞成,建设中群众参与,建成后群众满意。目前,共签订群众任务清单205份,极大地提高了农民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积极性。
同时,推行示范点“一户一策”工作模式,对示范点每户农户制定“一户一策”家庭档案,包含农户家庭信息、人居环境改造设计图纸、房屋改造前及改造后对比、农户参与乡村振兴建设承诺清单及参与建设相关资料等内容,做到精准掌握农户参与乡村振兴全过程。目前,示范点内349户农户“一户一策”家庭档案已建立全覆盖。任务清单的建立,充分调动农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体作用,培育了“乡村振兴,人人有责”的主力军意识,使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推进过程中,更贴近民心,更符合民意,切实增强农户的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