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年报

调研资料库

当前位置: 中心首页 >> 正文

贵州各地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做给农民看 带着农民干 帮着农民赚

发布日期:2022-11-30    作者:     来源: 贵州日报    点击:
贵州各地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做给农民看 带着农民干 帮着农民赚

■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孙蕙

初冬的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乌江如温润碧玉般静静流淌,刚刚收获过的土地又被冬种的作物覆盖,绿油油的油菜倔强地生长着。

“我们村自己生产的矿泉水,感受一下水质怎么样。”走进化屋村,村委会主任杨秋阳热情地递给记者一瓶矿泉水,“矿泉水是由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生产的,品质和水质都很好,在市场上销量还不错呢。”杨秋阳高兴地说。

接过一看,水瓶上除了印有“化屋矿泉水”几个字外,“饮水思源”四个字格外显目,寓意着化屋村民满满的感恩之情。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化屋村考察调研时嘱咐大家,脱贫之后,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希望乡亲们继续努力奋斗,把乡村产业发展得更好,把乡村建设得更美。

牢记殷切嘱托,化屋村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引领,成立黔西市益农宜旅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动258户村民入股,大力发展苗绣、“三黄”等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三黄’产业即黄粑制作、黄姜种植、黄牛养殖。目前,化屋村已建成2个日产1000公斤的黄粑厂,今年上半年生产黄粑8万余公斤,实现销售收入160余万元。”新仁乡党委副书记、化屋村党支部书记许蕾介绍,化屋村已注册“化屋黄粑”商标,解决村里50余人就业,还把黄粑卖到广州、深圳等沿海城市。

以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盘活已有资源和资产。化屋村以“公司+农户+合作社”的组织方式,由毕节市旅投公司牵头,利用群众的闲置房屋发展民宿产业,收益按市旅投公司占50%、运营管理公司占20%、农户占20%、合作社占10%的比例进行分红。今年上半年,合作社就盈利100万元,按照“1126”的分红模式,合作社留下10万元的风险资金、10万元的运行资金、20万元的发展资金,剩下的60万元全部分给村民。

“以支部领办合作社,技术有人指导,产销也有保障,发展产业的信心更足了。”许蕾说,化屋村将持续采取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方式,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

从以往村民各自为政“单打独斗”,到如今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组织村民入社“抱团发展”,这在毕节市并非只有化屋村一家。

自2017年以来,毕节市通过探索推行村党支部领办集体合作社,重新构建起村集体与村民新的经济联结纽带,建立“217”分配机制,即合作社纯收益的20%留存发展、10%奖励分配合作社管理人员、70%按股分红,村集体分红部分又拿出一定比例投向村内公共设施和公益服务,鼓励群众劳动取薪。

目前,全市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7229个,覆盖全市3000多个村(居、社区),入社群众达74.4万户300.6万人,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5.47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2000元。实现了强村和富民互利共荣、双促双进,蹚出了一条共同富裕的新路径。

贵州各地着力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鼓励引导各地基层党组织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今年1月,省委组织部、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关于推广毕节党支部领办集体合作社经验做法的通知》,鼓励全省各地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勇于实践,每县建成一批组织优势充分发挥、产业发展效益良好、群众收益稳步提升的省级示范性合作社,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各地按照“党建引领、深化改革、组织起来、共同富裕”原则,组织各村(社区)党支部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组织方式,努力营造“党员干部做示范,群众跟着干部干”的浓厚发展氛围。

“阳克梅、2860元,韦秀花、2970元……念到名字的来领取你们的工资。”近日,剑河县太拥镇白道村道新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合作社,60余名村民高兴地领到了工资。

“在合作社务工,每个月有3000多元,满意满意。”拿着刚到手的工资,阳克梅乐呵呵地又数了一遍,她说,除了在合作社打工,她家还入股了5亩地到合作社种植中药材,“以前也想过自己种,考虑到技术和销售都成问题,就放弃了,现在入股合作社发展,这些问题都解决了。”

白道村地处八万山腹地,林地资源十分丰富,村“两委”为了解决产业规模小、群众收入低的现状,成立了产业发展合作社,并根据市场需求种植黄精、天麻、天南星等精品中药材2700余亩,形成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推动、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党建与经济发展双赢良好格局。

走好乡村振兴路,党建引领是根本。党的二十大强调,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从管理乡村到经营乡村,思路变了、观念变了,村党支部引领强村富民有了具体抓手,乡村振兴也就有了新活力。贵州各地积极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以“党社联建”赋能乡村振兴,真正实现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群众增收入一举“三赢”,扎实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