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 陈云坤 蒋莉莉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强调,“把旅游等服务业打造成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培育一批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旅游名县”。这为西部地区在新时代以完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为主要抓手,推动乡村旅游目的地迭代升级,更好发挥乡村多功能价值和作用,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更好推动西部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指引。
把握产业演变特征,适应新时代社会需求发展趋势。一是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发生新变化,从过去主要依靠供给侧发力向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牵引转变。比如近年来各地涌现的,由游客自主形成网红热门打卡景点、美食、主题,然后政府、企业跟进完善配套旅游服务设施,进而形成旅游景点的模式,比如重庆李子坝轨道穿楼、山东淄博烧烤等;二是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进入新的阶段,从旅游业主导融合的“旅游+”向其他产业主动适配旅游需求并外溢效益的“+旅游”延伸;三是旅游与日常生活的时空边界日益模糊,“旅游生活化、生活旅游化”现象初现端倪;四是旅游主题、旅游产品多元化、分众化现象日益明显,无论追求高端品质或市井烟火、偏好热门景点或冷门线路,都各自有着规模庞大的游客群体。
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特征,适应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新趋势。一是我国城镇化建设进入新阶段,不少城市居民对乡村郊野休闲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强烈,城乡两栖生活或将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方式,乡村旅游的市场需求或将继续上升,乡村文化、休闲、生态等功能价值将得到更好发挥;二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对乡村旅游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游客需要更多样化的产品选择,更品质化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尤其是对有利于健康生活、陶冶精神的乡村旅游产品有了更高标准和更多需求;三是人们闲暇时间增多、乡村交通条件显著改善等,为乡村旅游市场提供更多的机遇,假期出游成为一种大众化、经常性的生活方式。乡村道路、通信、物流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加上私家车普及和手机导航、民宿预订等APP的广泛应用,人们去乡村享受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已经越来越简单。
推动西部乡村旅游迭代升级,促进旅游目的地城市高质量发展。一是开发模式从供给端决定转向需求端牵引。应广泛应用多种技术手段和方法,形成以游客需求牵引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的资源开发模式,从源头上提升乡村旅游产品供给的精准度和有效性。二是经营战略从追求规模经济转向更为注重范围经济转变。进入产业高质量发展阶段,游客群体需求更为多样和丰富,应通过聚集数字、技术、创新、创意、生态、文化等多种要素,并使之叠加、整合、重组,使乡村旅游的原真性、乡村性得到更好凸显,推动乡村旅游产品结构的持续优化、产业综合效益不断提高。三是发展要素从依靠政府转向社会等多类主体协同。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推动乡村旅游业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构建好协同机制,聚集发挥好社会多类经营主体的力量。四是构建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乡村振兴。西部地区推动乡村旅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同步要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农村致富增收、乡村环境优美,更好激发农民发展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强化农村基层组织的治理能力。发展乡村旅游,要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鼓励农民群众全过程参与,积极探索项目经营收益链接分享机制,让当地群众融入乡村旅游、获益于乡村旅游。
(作者单位分别为:重庆社会科学院、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本文系省哲社规划重大项目〔23GZZB12〕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