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年报

科研资料库

当前位置: 中心首页 >> 正文

推进农业特色产业融入乡村旅游

发布日期:2024-02-08    作者:     来源: 贵州日报    点击:

农业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融合是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近年来,贵州增投入、引人才、全机制、树典范,农业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产业基础不断夯实。推进农旅融合发展,是促进农户稳定增收的重要抓手。

农旅融合实现了农业产业链的横向拓展,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融入农业产业链体系,农业经营主体共享产业链利益,农户稳定增收机制得以形成。在农旅融合纵深发展基础上,农业特色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依据特色农业禀赋分类,其主要有“中药材基地+康养旅游”“茶叶基地+茶文化旅游”“果园+休闲旅游”“田园风光+民族文化体验游”“生态渔场+垂钓基地”“花卉苗圃生态园+休闲旅游”等。通过农文旅一体化发展,乡土文化萌发出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得以活化利用和代际传承。

立足全局,促进农旅融合项目省域协调发展。各地区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明确主要客源市场,在目标市场范围内力求协同发展,探索互补性、差异化、互益性的发展道路。在同区位、同目标市场的情况下,依托特色农业产业基地设计精品乡村旅游线路,打造农业基地观光体验、农业科普研学、沿河沿江风光游、乡村体育健身等农旅融合项目。探索农旅项目整体包装和整体招商,鼓励联动铺设旅游线路,实现农旅融合项目集约化、精品化发展。

激活存量,抓实农旅融合项目的运营和引流。区位条件好、产业基础好的农旅融合项目,可以探索引入一批知名度高的品牌旅游企业加以运营。探索采用顾问、培训、托管、承包、综合孵化等合作模式,和项目经营主体开展联合运营。将一些新的业态、新模式融入农旅融合项目中。重视和渠道商合作,积极开展与携程、艺龙、同程、途牛等旅游在线平台企业合作,拓宽客源市场。

聚焦差异化,打造多元业态农旅融合项目。在农旅融合项目启动前,要做好系统、科学的项目评估,与周边区域同类项目进行对比,力求产业互动、业态互补。已经启动的项目,要立足自身区位条件、特色农业品类,在品牌定位上给予自身合理的定位。整体发展方向上,依据季节、时段、心理偏好的变化,推动新业态发展,引导项目从观光旅游向沉浸式体验游转变,依据特色农业基地特点,选择性开发文创、休闲、康养、禅道、研学项目,形成差异化的发展机制。

应用现代科技,推动农旅融合项目创新发展。加速推进山地农业智慧发展,搭建农业数据平台,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引导山区农业经营主体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探索山区智慧农业发展模式,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在种植、加工、物流、营销等方面应用智慧化集成管理系统,推动山地特色农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乡村旅游数字化转型,探索旅游活动从引流到票务、体验、售后反馈的全链条智能化管理。引导农旅融合项目经营主体创新业态,积极发展数字电商、认领农业、农业公园、乡村庄园等新的农旅融合模式。

保护生态环境,构建和美宜居新乡村。农旅融合项目要秉承以农为基,可持续发展原则,对项目资源承载力、环境容量给予评估。项目启动后,要和林业、环保、自然资源部门沟通,力求提前谋划,构建乡村旅游与农业生态之间的协调机制。对于已经开发的项目应通过标语、警示语、公益广告等方式对游客开展宣传教育,引导旅客自觉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坚持特色农业生态化发展,积极打造绿色农产品基地,申报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引导游客使用无害、无毒、无污染性的布质、纸质生活用品,减少难以降解的塑料品对生态的破坏。

张亚芝)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学院。本文系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项目〔2023GZGXRW161〕研究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