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年报

科研资料库

当前位置: 中心首页 >> 正文

民宿经济助推文旅融合发展

发布日期:2023-11-30    作者:     来源: 贵州日报    点击:

吴昺汉 蒋莉莉

今年年初贵州省发布了《关于促进贵州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凸显了贵州民宿经济在助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贵州的民宿经济是以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为基础,将文旅与各领域产业紧密结合,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据今年3月召开的贵州民宿产业招商推介会介绍,贵州省目前拥有超过1.2万家民宿,较2019年增长了近5倍,总量排名全国第5位。随着旅游者对旅游产品多样性和深度体验的需求增加,民宿经济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当地文化和社会背景的机会,促进了不同产业领域的融合,包括文化产业、农业和手工艺产业,形成了更加复杂的“文旅+”产业链。

明确发展定位,打造民宿品牌化经济模式。品牌化发展是民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发挥民宿经济带动“文旅+”多产业融合的有效举措。在利用民宿经济助推当地“文旅+”多产业融合过程中,需要对贵州地区发展民宿经济的竞争优势进行分析,研究贵州的文旅资源、民宿市场、目标客群,找准民宿经济的发展定位,以及民宿与文旅各产业融合发展的切入点。首先要做到以地域文化为导向,突出文化传承。依托贵州多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从各民族独特的生活习俗、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入手,可将少数民族风情作为其品牌定位的主题方向,同时,还可以将品牌形象中的要素分散到民宿每一个角落、每一间客房,使每一处民宿空间都能讲述与贵州有关的故事,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其次,贵州的自然景观和地理条件提供了理想的生态休闲发展机会,包括高原湖泊、瀑布、喀斯特地貌等。在品牌定位中,将自然元素作为核心,如形成“天然氧吧”“瀑布之境”等品牌特色,吸引寻求户外冒险和自然探索的游客。民宿可以提供相关活动,如山地徒步、湖畔垂钓等,使游客能够充分享受自然之美,同时强化了品牌的生态休闲形象。在品牌营销方面,应采取多元化策略,结合线上和线下渠道,通过社交媒体、旅游平台等进行宣传,特别是在当地特色活动(如苗族的四月八、侗族大歌节等)的推广上下功夫,以吸引游客参与并增加品牌曝光度。

民宿与ESG原则相融合,建立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这一整合基于企业社会责任(CSR)和可持续经营模型的理论基础,涵盖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维度的平衡,以满足各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具体来说,民宿业可以运用ESG框架来评估和整合其经营活动,以定量方式跟踪和报告对环境、社会和治理问题的影响。在生态环境可持续性方面,可以采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评估民宿业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以更好地了解生态可持续性的挑战。此外,应考虑生态友好设计和建筑原则,包括能源节约、水资源管理和废物减少,以减轻民宿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在社会责任和社会影响方面,社区参与是实现可持续民宿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可持续的社区合作模式,支持社会利益,同时深化文化多元性的价值,充分利用不同文化资源来丰富游客体验。在治理方面,连锁民宿品牌应编制可持续发展报告,以向投资者、政府和公众展示ESG原则的实施情况。同时,需要强调如何改进治理结构,以确保透明度和问责制的有效运作。这些措施有助于打造民宿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符合ESG原则,提高企业的社会和环境责任,为未来的产业融合及可持续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秉持跨界融合理念,实现“民宿+”“文旅+”多产业发展模式。“民宿+”是当前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文旅多产业的融合与创新。为了充分发挥民宿经济对“文旅+”多产业融合的促进作用,相关主体应树立跨界融合意识,积极开发“民宿+”模式,推动地方产业深度融合。这种融合不仅限于旅游和文化领域,而是延伸到乡村振兴、生态保护、非遗传承、健康养生等多个产业领域。当地民宿的品牌建设和跨界融合模式的创新,不仅带动了文化、手工艺、农业等传统产业的复兴,还促进了新业态的涌现,如“民宿+康养”“民宿+非遗体验”等,形成互相推广的多层次文旅产业链,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文旅体验,也为贵州乃至全国的文旅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作者单位分别为安顺学院旅游学院、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本文系省社科院课题〔ZDPYXK202306〕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