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合作

政府合作

当前位置: 中心首页 >> 服务合作 >> 政府合作 >> 正文

山海隔千里 携手谋振兴

发布日期:2024-02-09    作者:     来源: 贵州日报    点击:
应西部所需竭东部之力,佛山“组团式”帮扶黔东南—

山海隔千里 携手谋振兴

傅涛 杨丽嫦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孙蕙

群众不出家门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山里娃能与大城市的孩子“同上一堂课”、技术加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在黔东南州各地,令人欣喜的变化源自在推动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一场“山”与“海”的双向奔赴。

以协作为媒,从广东佛山到贵州黔东南,山海纵有千里,血脉紧紧相连。黔东南州抢抓东西部协作机遇,着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与佛山市携手,在持续推进台江县“组团式”教育医疗帮扶工作的同时,以锦屏县、从江县、榕江县、剑河县为帮扶重点,组织来自省内外医疗、教育、科技帮扶人才,聚集各方资源,拉开“组团式”帮扶工作大幕。

资源共享人才互往

“帮扶过程非常艰辛,但结果让人倍感欣慰,过去舍近求远、到外地求医问药的群众都回来了。”佛山市选派到台江县任县民族中医院院长的蒋开平深有感触。

仅仅2年时间,蒋开平帮扶团队把帮扶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硬是把发展水平严重落后的台江县民族中医院“扶”了起来:医院从帮扶初期全院占地面积只有200多平方米到现在占地面积近1.4万平方米,门诊服务人次、住院服务人次、县外服务人次分别同比增长342.84%、74.22%、427.65%。

同样,在帮扶专家的帮助下,榕江县人民医院利用高铁交通优势建立“周末手术”制度,把东部优质医疗资源在4小时内送到县域百姓家门口、剑河县人民医院帮扶团队建成黔东南州首个县级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锦屏县人民医院实现白内障手术零的突破……帮扶成效明显,干群可知可感。

聚焦推动教育、医疗、农业产业实现“四个明显提升”目标,黔东南州通过建立“短期支援+长期支援”“省外+省内+州内”整合帮扶机制,全州47家医院与省内外56家医疗机构结成97对帮扶关系,91所中小学(幼儿园)与佛山市96所中小学(幼儿园)结成帮扶关系,16所职业院校通过“校企”“校校”合作与98家大湾区企业、23所佛山市职业院校建立结对帮扶关系,62名国家科技特派员结对帮带本土农技人员、致富能手,充分发挥“组团式”帮扶人才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推动医疗水平、教育质量、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同时,聚焦教育、卫生、农业等乡村振兴重点领域人才短板和技术弱项,采取“请进来”教和“送出去”学的方式,全面加强两地人才交流,形成党政引领、各方参与、互动联动、协同推进的新格局。

补齐本土人才短板

“在帮扶专家团队的指导帮助下,我们医院转诊率逐步减少,实现‘外科微创化’,就诊率达到了90%。”从江县人民医院内二科主任潘昌林坦言。

从“带着做”到“看着做”再到“放开做”,在“组团式”帮扶干部人才的帮助下,越来越多像潘昌林一样的当地医生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优秀人才,实现从人才“输血”到自主“造血”的转变。

两地立足培养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留下一套“可延续”的管理经验,充分发挥名医、名师、科技专家人才智力作用,推行“团队带团队、名师带骨干、师傅带徒弟”工作机制。同时,创新推动“校长(院长)+中层管理+骨干教师(医生)”全方位帮扶模式,移植先进理念,提升业务本领。佛山市21个“名师”工作室与黔东南州23个“名师”工作室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的结对帮扶;组建“佛医共享”平台调配帮扶专家到黔东南州内各帮扶医院进行手术示教、业务培训;科技特派员领办、创办、协办一批企业、合作社等方式,让群众真正受益。

“教育帮扶没有捷径。”两年多的帮扶实践,佛山市选派到台江县任中等职业学校校长的黄健光有感而发,自2021年以来,黄健光从学校管理水平、制度机制建设、办学特色、学生成绩、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重点发力,让学校面貌焕然一新。该校思政教学团队在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能力比赛中斩获一等奖,实现了贵州省中职学校参与全国职业院校能力比赛所获奖项的历史性突破。

技术支持助乡村振兴

“我们村的钩藤长到一定程度,必须要经常打尖、抹芽,出双钩的概率才大。省、州科技特派员经常到基地来指导,技术有了保障。现在平均亩产值达到两三千元,群众年年都增收。”剑河县革东镇光条村党支部书记欧文说。

“剑河钩藤”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拥有超过10年的种植培育基础。当地农户常把钩藤称为“金钩钩”,除了形状相似,更因为产业自身具有一年种、多年收的特性,经济和生态双效益明显,13.7万余亩钩藤陆续采收、上市交易,预计产量将达4.8万吨以上,当地上万农户真正享受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带来的福利。

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该州依托“科技特派团”帮扶,通过基础性示范技术服务和“揭榜挂帅”的方式,推动专家把先进适用技术带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引导科技特派员开展中药材、精品水果、花卉、生态畜牧、油茶、蓝莓、茶叶、三穗鸭、从江香猪等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及成果转化,解决了产业技术瓶颈,提高了农产品的竞争力,真正实现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建立示范基地、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科技特派专家们的到来,在全州各地掀起了一股改革创新、技术攻关的热潮。2022年以来,国家、省、州三级378名科技特派员深入黔东南基层一线服务农业产业,开展技术培训5.9万余人次,技术咨询9600余次,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390个,领办、协办企业或合作社191个,有效夯实产业基础,增强了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