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驻村工作队,目前摸索出以‘黑水虻-黄粉虫协同处理牛粪’的二元生物转化模式,极大地提高了牛粪生物转化效率。使牛粪转变为可以喂鸡的虫体蛋白,同时产生大量干燥清洁、无异味、肥力高的有机肥。”10月20日,在贞丰县平街乡营盘村“黑水虻-黄粉虫”二元生物技术转化集成示范点,驻村第一书记郑寅正向来访的村民介绍以“虫”为中心的循环种养项目。
郑寅向村民介绍黑水虻和黄粉虫养殖要点
郑寅,是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的博士、专业教师。今年5月,他来到贞丰县平街乡营盘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为了快速熟悉村里自然和人文环境,郑寅除了亲手绘制村辖自然寨的地图地形,还带着驻村干部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村民的实际需求和困难。
郑寅手绘的营盘村自然寨地理分布图
一次走访谈话中,营盘村西牛洞组组长说:“寨子里很多家的牛粪无处处置,只能堆在路边,环境脏臭,有时雨水过大被冲到低洼处,还会破坏庄稼影响收成。”郑寅在一次次走访中发现,牛粪路边堆积现象十分普遍,虽经发酵可作肥料使用,但是期间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不可忽视。
之后,郑寅便开始查阅大量环境有机物转化相关的文献资料,黑水虻成为首选虫,黑水虻最初被用来处理厨余,但近年来也有人用来处理猪粪、牛粪等并获得成功,郑寅决定在营盘村试养黑水虻。在与本村村委会干部和驻村队员商量后,决定7月初开始饲养黑水虻幼虫。“定头寨组热心村民甚至将自家闲置民房借给我们开展试验。”获得了村民们的支持,郑寅更加坚定了。
村民张登全和妻子王玉枝在牛棚(郑寅 摄)
这时,贵大动物科学学院张福平团队,送来了另外一种环境有机物转化能手——黄粉虫幼虫和养殖技术。“说来很巧,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观察到黑水虻吸收鲜牛粪养分的同时,能够极短时间内使牛粪变干燥,而黄粉虫喜欢干燥牛粪。我就萌生了‘黑水虻-黄粉虫二元’生物转化牛粪技术的想法,并且一经试验,发现这种二元体系转化牛粪的效率比单独用一种虫子提高了2.5倍以上,看到这个结果我是很惊喜的。”郑寅脸上洋溢着喜悦。
黑水虻处理牛粪(左)和黄粉虫处理牛粪(右)
8月中旬,经过定性定量研究“黑水虻-黄粉虫二元”生物转化牛粪技术试验获得初步成功。目前,小规模试验结果显示,每产出1吨的鲜虫,可以转化10-15吨鲜牛粪,产出5-7吨的黄粉虫虫砂。“这样一种技术,能够高效转化农村散户饲养所产生牛粪,变为虫体蛋白饲料和高质量虫砂肥料,帮助实现‘养-转-种’的循环种养模式。”郑寅说。
“我们养牛过程中产生大量牛粪。而‘黑水虻-黄粉虫’二元生物转化牛粪技术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我已经在学并且初步掌握这门技术,相信我们村的环境会越来越好。”营盘村靛坑组养牛户张登全说。该户家中饲养有贵州黄牛26头,是村里有名的养殖大户。
营盘村现有黑水虻和黄粉虫养殖场所
谈到营盘村未来发展,郑寅说:“虽然目前以‘虫’为契机,打开了营盘村村民奋力养虫新局面,但规模很小,仅具有示范意义,仍不具产业价值。未来的一年内,我们将积极申请相关项目资金支持,大力吸引外部资金和技术到村里来支持营盘村‘虫计划’,最终目的是壮大充实村集体经济,使营盘村拥有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的村级产业。”
雏鸡啄食黑水虻和黄粉虫
目前,郑寅已带领西牛洞组村民建成村内第一个微型“虫养”生态示范鸡场,开启以虫养鸡试验。该养殖场预计年底产150羽乌蒙乌骨鸡,将由贵阳农投集团收购,接受消费者品鉴。
编辑:赵璇
责任编辑:韩晓梅
编审:孙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