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志 廖承红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火爆全网的“村BA”“村超”就是文化繁荣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
乡村要振兴文化须先行。传承与创新乡村文化,提升乡村文化价值,是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的重要途径,只有契合乡村文化特点才能实现与村民思想认识和感情上的共鸣,才更有生命力。大量乡村文化振兴的实例正在向时代展示焕发生机、充满乡土味的文化,成为快节奏、高压力生活工作节奏造成的紧张情绪的宣泄口,回归乡土逐渐成为绿色消费、生态消费的新取向。乡村全面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五个振兴”要协同推进。“村BA”“村超”等群众体育赛事兴起,进而助推当地相关产业发展和竞争力形成,正是乡村文化振兴为产业振兴提供切入点、带动产业振兴的一个典型例子。
振兴乡村文化需要不断创新。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创新是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特征。记得住乡愁、传承乡土文化不是因循守旧、故步自封,需要不断创新。新时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乡村文化振兴,需要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赋予乡村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新的时代意义。“村BA”的成功,就是广大村民在传承“吃新节”传统的同时,引入现代体育项目,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在现代科技手段和宣传手段的助推下,创新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形式,成功引导少数民族传统风俗走出大山,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的创新之举。这种文化创新不但为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提供了支撑,也为促进多民族融合发展,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提供了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支撑。
乡村文化振兴要坚持以人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本质依然是人的现代化。乡土文化作为中国悠久历史和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传统智慧和生活方式。如何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寻求现代化与传统乡土之间的平衡点,促进农民为主体的乡土文化融入乡村文化建设,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也是乡村文化振兴必须回答的关键问题。回答这个问题,要遵循文化发展自身的规律。马克思认为,文化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是实践活动的结果和产物。乡土文化本身就是农民生产生活实践的结果,文化的发展也要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为根本目标,坚持农民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主体地位。“村BA”“村超”之所以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就是因为这是农民自己的文化活动。同时,要以农民的文化需求为指引,更加注重乡村文化的精神价值,充分挖掘、收集、整理乡村特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统村落风貌,特别是推动文化产业人才、资金、项目下乡,助力乡村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涌现,挖掘提升乡村人文价值,增强乡村审美韵味,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要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融入乡村文化建设,让广大农民享受到乡村全面振兴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本成果受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24RW195〕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