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警
在贵阳市息烽县西山镇小堡村生态鱼养殖基地,50余口鱼池错落有致排列,鲟鱼在水池中畅游。看得见的生机之下,有一套“看不见”的智慧养鱼系统在悄然“掌控”一切。
“自从开启了‘智慧养鱼’模式,日子悠闲了不少,关键是鱼儿养得好!”早上8时,贵州水之源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翟兵,一边吃着早餐,一边用手机查看鱼苗缸的各项指标。
过去,养鱼全靠经验,担心鱼塘的氧气含量不足,每隔几小时翟兵就要查看一次,如有缺氧,需立即开启水泵增氧,常常一夜无眠。如今,开启了“智慧养鱼”模式后,翟兵不再有这样的担忧。一旦出现异常,他可以随时在手机APP上操作设备,调节相关参数。“现在借助智慧渔业系统,巡查频次大大降低,出现问题,系统会自动推送报警信息,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大大降低了养殖风险,省时省力又省心。”翟兵说。
为了降低人工和能源成本,同时提高产量,实现规模化效益,水之源还不断更新设备,将大数据、智能终端及无线传感器、高清监控等先进科技与智能设施设备相结合,用于渔业生产。这些智能设备如同鱼塘的“中枢系统”,通过在线监控,不仅避免了人为监测的误差,还提高了水质环境监测的及时性和实时性。“传统的池塘养殖,水质状态难以直观判断。但在数字化管理下,我们可以精确监控鱼类的存活、生长情况,以及投喂饵料的配比。水体的溶解氧、pH值、亚硝酸盐等指标一目了然,使得水产养殖更加安全、健康和绿色。”翟兵补充道。
“今年鱼的产量预计将提升约25%,我们正努力迈向科学养鱼、高效养鱼、生态养鱼的发展新路径。”水之源公司法人黄义忠说。
记者看到,在鱼池边,智能传感器精确地监测着水质的各项指标,确保每一条鱼都生长在最适宜的环境中。这种精准化的管理不仅使得鱼类的健康状态更可控,也使得养殖过程更加经济和可持续。
息烽县西山镇党委副书记方孝付表示,他们还计划推动“渔+旅游、水+旅游”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打造“鱼腾西山·生态渔谷”的品牌形象。
据悉,息烽县西山镇小堡村生态鱼养殖基地占地30亩,总投资1500万元。项目从2023年11月开始建设,目前已完成1号车间、2号车间、办公楼和孵化车间的建设,其智慧渔业管理系统也在6月正式建成投产。预计年产鲟鱼苗800万尾,年产值达1200万元。
在小堡村,通过科学的鱼类养殖和水域管理,不仅改善了水质,还促进了当地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科技赋能下的生态养鱼模式,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