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乡村产业方向

当前位置: 中心首页 >> 研究方向 >> 乡村产业方向 >> 正文

共织锦绣黔程 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4-02-22    作者:     来源: 贵州日报    点击:

2021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视察时对发展苗绣等民族传统文化产业推动乡村振兴作出重要指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围绕非遗系统性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贵州不断把非遗“厚家底”转化为发展“新引擎”,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发展和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之路。

我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大力发展苗绣等民族特色文化产业,把传统和现代、非遗和时尚、技术和艺术相结合,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更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定“题”把方向 抓顶层设计

贵州紧抓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和文旅部非遗司将贵州列为“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试点省的机遇,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由省领导领衔的贵州省苗绣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并出台《关于加快推进贵州苗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制定《2023年贵州省苗绣产业高质量发展要点》,谋划部署39项具体工作任务。印发《贵州省开展“推进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工作方案(2021—2025年)》《贵州省非遗工坊认定与管理办法》《贵州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夯实非遗系统性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基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促进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加快多彩贵州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建设。

聚“绣”兴百业 汇整体合力

培育苗绣产业壮大主体,提升苗绣市场竞争力。支持成立贵州苗绣产业协会,建成苗绣非遗工坊58家,重点打造苗绣龙头企业,推动与省外头部企业合作,帮助拓展苗绣市场,发挥创新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

夯实苗绣保护传承基础,培养传承人才。省委宣传部等相关部门根据职能职责,开展云课堂、非遗传承人培养、职业技能提升、乡村工匠培育、传统手工艺领军人才建设等类别的培训,持续合力打造“贵州绣娘”品牌,累计培训1.2万余人次。推动苗绣文化进学校、进村寨、进社区,省教育厅推动39所职业院校开设苗绣等特色手工课程,组织开展贵银·苗绣职业技能大赛,省民宗委安排300余万元支持职业院校、中小学实施包括苗绣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创新项目,各地编写和完善苗绣相关教材,开设相关课程,推动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成立苗绣合作社和企业。

拓展传播渠道、扩大受众范围、助力培育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争取推动苗绣产业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苗绣文化中心等一系列传承体验空间。在贵阳青岩古镇、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等重点景区布局苗绣体验空间,为苗绣走进现代生活注入更强活力。

谋“兴”强业态 促乡村振兴

在习近平总书记对非遗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引领下,贵州就如何使传统技艺绽放出新活力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立足保护开发,引导扶持苗绣企业转型。在工信部项目支持下,贵州对苗绣数字化保护、开发、应用进行研究,统筹搭建“两库一平台”,即苗绣素材库、苗绣绣娘数据库和全球设计师开放平台。多彩贵州文化数据平台有限公司将从贵州各地收集的苗绣绣片进行矢量图提取,通过版权登记,给每一个苗绣传统纹样制作一张虚拟身份证,让它成为可购买、流通的虚拟产品,目前已收集和拍摄苗绣纹样图片9000多张,完成矢量图提取3550张,并转化为服装及相关产品150余款,销往美国、英国、日本、巴西等15个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对全省苗绣绣娘情况进行摸排,制定了机绣、手绣、平绣3个苗绣产业团体标准,提升贵州苗绣产品规范化水平,有效增强了苗绣的商品属性,打通了时尚界与工匠的桥梁,推动苗绣走向国际,走进大众生活。

创新发展理念,助力乡村振兴。为加强非遗保护、促进就业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贵州非遗工坊已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2022年,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乡村振兴局制定了《贵州省非遗工坊认定与管理办法》,从资金奖补、贷款贴息、人才培育等方面出台10余项扶持措施,评选公布了40家省级非遗工坊示范点。同时,贵州各级部门继续对省内各民族的传统手工艺文化进行挖掘、保护、创新,引导当地手工艺人创新实践新范式,打造指尖产业IP名片,搭建全球手工艺订单交易中心,帮助贵州上万名手艺人的能力转化成市场价值。

整合资源,打造文旅品牌。例如,化屋村已成为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文旅、民宗、乡村振兴等各级各部门联动,在化屋村建设特色田园乡村、“化屋苗绣工坊”等项目,共同打造“化屋苗绣”等公共品牌,开展“绣娘”技能培训等。创作大型苗族歌舞实景舞台剧目《苗韵化屋》,仅2023年春节期间,《苗韵化屋》表演累计现场观众达3万余人次,带动全村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00多万元。据统计,目前,化屋苗绣产业有效带动各类经营主体65家,年产值1400余万元。

同时,贵州一些地方还将与苗绣相关的上下游产业融合,重点构建以贵阳市为中心,毕节市、铜仁市、黔东南州等为重点打造苗绣产业集聚区,推动配套企业入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贵州从事苗绣产业的相关企业有近300家,诞生了“黔粹行”“黔尚品”“村寨故事”“创和服饰”等一批非遗品牌。

苗绣这项古老的传统技艺,让更多游客不仅来看贵州最美的山水,还能买到贵州最美的文化产品,还会沉淀下来体验贵州非遗文化,成为深度的热爱者、体验者、消费者。

(龙佑铭)

(作者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