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乡村产业方向

当前位置: 中心首页 >> 研究方向 >> 乡村产业方向 >> 正文

田园村庄美 山乡产业兴——紫云自治县板当镇硐口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实践

发布日期:2022-04-30    作者:     来源: 安顺日报    点击:

小小山村,如何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还能留住诗意乡愁?走进紫云自治县板当镇硐口村村畔田间,或许你能找到答案。

  美丽庭院,用田园风光留住乡村诗意

  迎着春日的暖阳,记者走进硐口村,木质栅栏围起来的小庭院幽静雅致,房前屋后的园子里,随处可见的白色蓝莓花,正随风摇曳。

  在村里遇到年近八旬的老支书于培毛,他说,每天吃过早饭,他都要在村里走路散步,锻炼身体。

  “现在村里环境越来越好,为多享几年晚福,我更要坚持锻炼身体了。”于培毛笑着说,前些年,村里村居环境差,走到哪儿都“脏乱差”,没有心情散步。如今,村居环境改善了,家家户户修葺了绿色庭院,就像住进了“公园”里,饭后散步,成为他每天的必修课。

  生态宜居是提高乡村发展质量的保证。从“村容整治”到“生态宜居”不仅反映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质的提升,也体现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据该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印介绍,硐口村紧扣“特色”“田园”“乡村”三个关键词,以打造“中国蓝莓第一村”为总体建设思路,以打造全省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为契机,以乡土社会、地域特色、田园乡愁、乡风文明为出发点,在提升自然生态,优化田园风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上,保护生态肌理和乡土气息,努力用田园风光留住乡村诗意。

  试点创建以来,在硐口村党组织充分动员、带动下,全村村民自发参与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对沟塘水污、飞线乱线、乱搭乱建、环境卫生等开展集中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美丽的家乡,不仅增强了村民们的幸福感,也激发了村民们参与创建的热情。如今的硐口村,家家户户都建起了幽静雅致小庭院,处处散发着绿色田园气息,充满着诗情画意。

  美丽经济,生态绿色产业释放发展动力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只有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才能更好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过程中,硐口村将农业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以此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村里的蓝莓花季到了,满山遍野开起来特别美,到了春天,来蓝莓基地游玩的人很多。”硐口村村支书吴应超谈起村里的蓝莓产业,语气中带着自豪。

  百闻不如一见,在吴应超的带领下,记者来到硐口村万亩蓝莓基地,放眼望去,蓝莓花竞相绽放,一片春意盎然。

  据吴应超介绍,眼前的万亩蓝莓基地在种植蓝莓之前是一片荒山。脱贫攻坚期间,板当镇统筹规划,以荒山变为经济林、经果林为目标,打造万亩蓝莓园建设。让昔日沉寂的荒山荒坡变成了绿色蓝莓园,美了环境也富了村民。

  “打造生态蓝莓园,村民不仅可以获得土地流转费,还带动不少村民通过就近就业增收。”吴应超说,自硐口村发展蓝莓产业以来,栽种与采收季节,基地每天用工量在200人左右,每年支付的产业劳务费上百万元。同时,村里还依托万亩蓝莓园建成贵州百灵3000吨蓝莓加工厂,主要生产蓝莓果干、蓝莓酒、蓝莓饮料、提取花青素等,预计年销售产值5000万元,助力村民稳定增收。

  随后,记者来到硐口村养殖基地,一栋栋鸡舍映入眼帘。

  “像我家两夫妻,代养了两个鸡舍,挺轻松的,年收入在20万元上下,假如亏了,公司还给一定补贴。”基地养鸡户彭模辉说,他在公司承包了两个鸡舍代养,收入稳定。

  目前,硐口村建有鸡舍10个,由村合作社作为基础设施入股安顺立华牧业有限公司进行养殖合作,该公司按1元每羽固定每年给村合作社入股分红资金30余万元,覆盖联结脱贫户与边缘户,每户每年可分红1200元。此外,村民还有务工与代养收入。

  “下一步,我们将抓住新国发2号文件契机,大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撬动更多绿色产业生态富民,切实增加群众收益。”吴应超充满信心地说,产业兴旺将带动硐口村全面振兴,实现农旅结合有产业、宜居乡村有生态、特色田园有文化、美丽乡村有颜值。

  美丽乡村,“硬件”“软件”全面升级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需要“面子”更要“里子”。

  硐口村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同时,也注重大力挖掘乡土文化,倡导树立文明乡风,推进乡村有效治理,美丽乡村从“硬件”到“软件”都实现了提档升级。

  在走访中,记者看到硐口村“村史馆”正在建设中,建设地选在老支书于培毛的老屋基础上改建。“我把自己的老屋捐出来建设村史馆,就是想展示与提升咱村的乡土文化。”于培毛说,挖掘乡土文化,振兴乡村文化,村史馆是一个文化载体,不仅能记录村史村貌,还能增强乡村精神归宿感。

  “我们将持续挖掘蓝莓产业文化、红色文化、布依文化内涵,充分利用文化资源,讲好‘蓝莓传说’‘硐口商贾’‘薏仁米集散地’等一批村庄故事,通过文化熏陶营造长效创建的浓厚氛围。”王印表示,以村史馆建设为载体,硐口村对乡村文化的挖掘还将不断引向深入。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在乡村治理方面,硐口村推动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努力打造乡村治理“硐口”样板。

  机制用好联户长。抓实“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机制,创新推出“四员”机制,将联户长培养成矛盾纠纷排查员、政策法规宣讲员、组织群众发动员、环境整治示范员,打通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神经末梢”。

  五星评选评出好乡风。深入实施村级乡村治理“五星”示范评选,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并授牌180户,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孝老爱亲。

  科技赋能实现治理优。搭建数字乡村平台,建立智能化指挥调度中心,在村组主要路段、联户长庭院、产业地安装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探头52个、产业监控探头4个、喇叭52个,通过手机APP可实现问题隐患随手拍、信息动态随时采、矛盾隐患随手报、政策法规随时宣,在试点创建、法治宣传、疫情防控、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排查化解等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美丽乡村,共建共享;田园乡村,美丽富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正在硐口村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