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年继小花江红色文化教育研学基地投入260万元后,再投入260万元,在小花江古寨实施人居环境改造工程、‘三园’示范工程、种植养殖提质工程,并将在码头入口、茶马古道入口布置文化景观,通过完善声、光、电,栽花种草,给游客更好体验。”

11月7日下午,虽然气温骤降,阳光不似往日,仍有不少游客自驾前来贞丰县平街乡花江村游玩访古。在花江村“茶马古道—贵州花江摩崖石刻群”所在地,驻村第一书记刘玉高指着岸边的山体介绍,随着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夯实,花江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别具风格的村落古寨将与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充分融合,旅游产业化格局日益成型,助推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从贞丰县城出发,至平街乡,沿曲折蜿蜒的盘山公路直下花江村,气势磅礴的花江大峡谷展现在眼前。峡谷中,彩虹双映的铁索桥将两旁高耸的山峰相连,一条茶马古道沿悬崖峭壁向峡谷深处延伸,布满历史印记的摩崖石刻群、崖上的布依风情小寨,急流、飞瀑、蕉林……美不胜收。
坐落于北盘江畔的花江村,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更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

近年来,花江村充分挖掘和保护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紧紧围绕“食、住、行、娱、购、游”等要素精心谋划,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不断健全旅游产业体系,推动旅游产业向纵深发展。
“花江村旅游资源优势很明显,保护和利用这些优势资源,走文旅融合发展之路,是我们目前要做的事情。”刘玉高介绍,花江村正在实施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以此带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大力推进小花江长征爱国主义教育研学基地建设,以点带面,推进建设红色文化广场、农家乐、民宿酒店、峡谷漂流、布依文化广场等一系列项目,逐步形成集吃、住、游、学研、康养等为一体的旅游产业化格局。

小花江长征爱国主义教育研学基地(原火箭军希望小学)是小花江“红色+”文旅融合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的核心组成部分,这里曾一度闲置、荒草丛生,如今,本土工匠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忙活在施工现场,共同织就“醉红小花江”的锦绣未来。目前基地红色展馆主体框架改造已基本完成,预计11月底即可投入使用。
据介绍,基地建成后有望实现年培训3000人以上,吸引游客50000人以上,带动红色民宿和布依农家乐数十家,预计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650万元以上,至少为200人提供就业机会。
随着小花江红色教育基地、十里花廊(三角梅)、红色码头、红色民宿和文化广场等主题项目的实施,“醉红小花江”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编辑:赵璇
责任编辑:韩晓梅
编审:孙芸